台灣去年進口的雜糧約八百萬公噸,硬質玉米就佔了一半,一年付四百多億購買國外玉米,國內自產玉米使用率卻不到進口量的1%。農友蔡大哥說:「我們進口國外的基改玉米做給人吃的東西,自己產的非基改玉米卻拿去餵豬,實在很奇怪」。
為了改變這個奇怪的現象,上下游拜託鑫豪公司,以十甲有機農場的整粒有機玉米(含外殼、胚芽)製作產品,歷經半年的打樣嘗試,終於做好了「玉米好棒棒」,將完整的本土自然無基改玉米,加上一點點糙米與糖,呈現最健康完整的營養,我們覺得台灣的玉米真的好棒,也請大家多多照顧。
一顆完整的玉米粒包含了最外層的麩皮,中間是由澱粉組成的胚乳,還有最內心的胚芽。
最外層堅硬的麩皮含有膳食纖維,能幫助消化,一般作成玉米製品時常會去掉麩皮以呈現綿密、鬆軟的口感。
中心的胚芽包含了整顆玉米粒一半以上的脂肪和蛋白質,也因為它的營養、油質含量高,較不易保存,又會影響受熱溫度與澎發的程度,在一般玉米加工中常常會捨去不用以方便製作。剩下的只有大部分為澱粉的胚乳,卻損失大部分的營養。
玉米好棒棒希望能夠完整保留玉米一切的營養,為了保存麩皮與胚芽,必須仔細控制烘烤時間,麩皮、胚乳、胚芽三者受熱時間都不一樣。
玉米好棒棒的製作方式,是將玉米與糙米(讓糙米的黏性中和玉米較硬的質地)磨成碎粒狀後,像爆米花一樣澎發熟化,接著再利用機器擠壓成玉米棒形狀,並烘烤去除水分,過程中都不需添加化學添加物、防腐劑,最後噴上些許植物油(棕櫚油)以方便沾黏糖粒,不使用代糖、香料,原料單純又吃的到玉米的香味。
台灣玉米好棒棒的原料─玉米、糙米,都是由十甲有機農場的蔡一宏大哥栽種,蔡大哥說,這支玉米品種是農改場特別研發,不怕蟲害也耐乾旱,真的非常適合台灣的土壤,可惜以前大家都購買進口基改玉米,他期待台灣玉米能夠有更廣泛的運用,對農夫、農地與消費者都非常好。